黄粱一梦再遇你 如果再也遇不到你
邯郸方特关于黄粱一梦的诗句
1.“黄粱一梦终有醒”整首诗词是什么
整首诗:黄粱一梦终须醒,无根无极本归尘。
金龙飞天归何处,不如凡间做真人!译文:人生就象黄粱一梦,早晚会醒来,醒来后便发现一切都是虚无的。一切皆空,最后归为尘土。
即使飞龙在天,最后它能回到哪里呢?不如塌实的活在人世,求善求真。扩展资料典故出处: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时主人方蒸黍。
翁乃探盆中枕以授之……及醒.黍尚未熟。”从前有个姓卢的读书人,整天都为得不到荣华富贵而苦恼。
卢生上京城赶考,投宿一家旅店。店主人正在煮粟米饭,店中还住着道士吕翁。
卢生与吕翁攀谈,两人很投缘。卢生慷慨悲叹道:“大丈夫应当出将人相,而我却一事无成!”吕翁笑笑说:“这个不难。”
边说边取出一个瓷枕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称心如意了!”卢生和衣睡下,靠着枕头,很快进入梦乡。他梦见自己中了进士,还娶了美丽的崔家小姐为妻。
后来还当了河西节度使,击败吐蕃,凯旋后成为了宰相。喜庆之下,不料被朝中官员密告谋反,被皇帝下令逮捕,并被流放到远方。
正悲苦间,几年后皇帝亲自为他平反,让他官复原职,还赐给许多珍宝。卢生活到80多岁,子孙满堂,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之间虽有悲苦,但总的来说还是美好的日子多多!卢生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仍睡在旅店里,旁边坐着吕翁;再看灶台,店主人煮的黄粱米饭还没熟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粱一梦。
2.黄粱一梦语出自哪里
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从前有一位姓卢的穷书生,他就是黄粱一梦的主人公。有一天。
他在邯郸一家旅馆里遇到了道士吕翁,卢生向这位道士大叹自己一生是如何穷困潦倒。吕翁听后,便拿出一个枕头说:“你把它枕在头下,便可以一切如愿了。”
这时,店里正在煮黄粱饭,而卢生由于一路旅途艰辛,非常疲惫,便糊里糊涂地倒在吕翁给他的枕头上睡着了。没多久,卢生便进入了梦乡。
他梦见自己娶了一位年轻漂亮、善良温柔的崔姓女子为妻。崔氏是富家千金,但她贤淑能干,还帮助卢生顺利地踏上了仕途,并为他生了几个子女。
后来,他的儿女们一个个长大了,每个人都生活得舒适优裕,而卢生也步步高升,一直做到宰相的位置。又过了几年,他又有了孙子、外孙,便闲居在家当起了老太爷。
他舒舒服服地活到了八十多岁,才安然*去。当卢生从梦中醒来时,嘴边还露着一丝幸福的笑容。
他睁开双眼一看,发现自己仍然住在旅店的小房间中,刚才的荣华富贵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店主人煮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
期待楼主选本团队的回答为满意,谢谢。
3.黄梁一梦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
开成七年,有卢生名英,字萃之。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言下甚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于是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孙十余人,其姻媾皆天下望族,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良久,稽首拜谢而去。”经此黄粱一梦,卢生大澈大悟,不思上京赴考,反入山修道去也。
开成七年(年份),有个姓卢的读书人,字萃之。在邯郸的客栈,偶然遇见一个道士吕翁。卢英言语中很是叹息自己的穷困潦倒,到人就取出口袋里的枕头给他,说:“你枕着我的找个枕头,必定能让你荣华富贵实现如你所想!”这时正赶上客栈主人蒸黄粱,卢英低下头枕着枕头进入梦中,梦见自己回到家里,几个月后娶了清河县的崔氏做妻子,崔氏容貌美丽,卢英变得更有学识,很是高兴。因为这样考取了进士,做官到舍人,升迁到节度使,而后立下战功,做了十几年的宰相。五个儿子都是为官之人,有十几个孙子,都同天下的名门望族婚配,卢英到了八十多岁去世。等到从梦中醒来,黄粱还没蒸熟。感到很奇怪的说:“难道那是梦吗?”道翁笑着说:“人生的走向,不过就是这样的。”卢生思考了许久,叩头谢过道翁后离去,经过这场黄粱一梦,卢英彻底参透世事,不再想着去京城考取功名,而是归隐山林潜心修道去了。
全是本人自己的翻译绝非复制,希望引用者尊重在下的劳动成果,万分感谢
4.咏史诗邯郸这首诗鉴赏,谁知道啊,帮忙解答一下
咏史诗·邯郸
作者:胡曾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青娥莫怪频含笑,记得当年失步人。
释义:
唐《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自叹穷困,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一梦”。
通过秋风、古木、荒祠、雨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阵阵、古木沧桑、祠庙破败的古道秋景图,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借用卢生“黄粱一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步卢生后尘、热衷功名利禄的“名利客”的讽刺。
5.黄梁一梦文言文的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
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
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
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
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
翌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毚新被杀,河湟震动。
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
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
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肖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
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制下狱。
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
其妻救之,获免。其罹者皆*,独生为中官保之,减罪*,投驩州。
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生子:曰俭、曰传、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
俭进士登第,为考功员,传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为万年尉,倚最贤,年二十八,为左襄,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余人。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名医上*,无不至焉。
将殁,上疏曰:“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
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内外,锦历岁时。有忝天恩,无裨圣化。
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惧一日,不知老至。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留沈顿,待时益尽,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
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拥藩翰,入赞雍熙。升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疾疹,日谓痊平。
生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生之情,尽知之矣。
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二、译文元七年,道士吕翁有神仙之术,走在邯郸的路上,收起帽子解松衣带靠者袋子坐着,一会儿看见一个少年走过来,他叫卢生。身穿粗布短衣,骑着青色的马,准备去田间劳作,也在旅舍中停下,和吕翁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言谈非常畅快。
过了一会,卢生看看自己的衣衫褴褛,长叹道:“大丈夫生在世上不得意,困窘成这样啊!”吕翁说:“看您的身体,无病无灾,言谈有度,为什么说自己困窘呢?”卢生说:“我这是苟且偷生啊,哪有什么合适呢?”吕翁问:“这样还不叫合适,什么才叫合适呢?”卢生:“士人的一生啊,就应当建功立业,位列将相,击钟列鼎而食,选择美丽的音乐娱乐,过着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合适啊。我曾经致力学习,具有娴熟的六艺,自认为可以很容易做到高官的位置。
现在已经是壮年了,还在农田里耕作,不是困还是什么?”说完,就眼睛迷蒙想睡觉。当时店主正蒸黍做饭。
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您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您实现您的志向。”那枕头是青色的瓷器,两端中空,卢生侧头睡在枕头上,那孔渐渐变大,其中明亮有光。
便投身进入,于是回到了家。几个月后,他先是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的崔氏,之后又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
他的5个孩子:分别是俭、传、位、倜、倚,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将要*了,上奏书说:“我本来是山东一般的儒生,以在田圃中劳作而自得其乐。偶尔遇上皇上的恩宠,得以名列官员的位置。
承蒙皇帝厚爱,获得特别的俸禄有着丰厚的家私,出门拥有隆重的仪式,进朝当上了宰相的高职,与朝中内外的皇亲国戚结交,锦绣人生多年。有负于皇恩,对皇帝圣明的教化没有什么帮助。
我不过是个小人却居了圣贤的位置遗留不少祸。
6.“你是我义无反顾撞过的南墙,确实黄粱一梦的空欢喜一场
这句话的意思:
我知道爱你不会有结果,还是奋不顾身爱上你了,但像之前预料的一样,确实只是一场梦。
我曾经可以为你义无反顾,固执到*的爱你,但是最终发现什么都是空的,应该是在最后也没有得到你的心,所以最终我会放弃,不愿意再围着你转了。
1、南墙的典故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比喻某人的行为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
与“一条道走到黑”“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有相同意思。
2、黄粱的典故是:黄粱一梦,出自唐沈既济《枕中记》,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而大彻大悟,三生浮屠。
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常用此语。
扩展资料
南墙的典故:
我国的建筑物大门一般都是朝南开的,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家大门外(过了大道)会有一道影壁墙。所以出了门就要向左或右行,直着走肯定撞南墙!
不撞南不回头的意思就是比喻某人的行事不听从他人意见,以自己的意愿而做,非得遇到大挫折才明白自己不对!也有如”一条道走到黑”是一样的比喻。
走在追寻人生的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踏上了一条路之后就再难回头,哪怕那条路在旁人看来分明就是走不通的。结果好的时候人们赞之为“执着”,结果不好时人们叹其为“固执”。
太多的岔路,在我们未走之前无法看清,当我们看清时往往已无法重走。然而,幸亏我们还能从别人“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经历中认清其心理机制,发展成为间接经验以省自身。
黄粱的典故: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卢生郁郁不得志,骑着青驹穿着短衣进京赶考,结果功名不就,垂头丧气。一天,旅途中经过邯郸,在客店里遇见了得神仙术的道士吕翁(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邯郸记》,将吕翁改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卢生自叹贫困,道士吕翁便拿出一个瓷枕头让他枕上。
卢生倚枕而卧,一入梦乡便娶了美丽温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中了进士,升为陕州牧、京兆尹,最后荣升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中书令,封为燕国公。他的5个孩子也高官厚禄,嫁娶高门。卢生儿孙满堂,享尽荣华富贵。
80岁时,生病久治不愈,终于*亡。断气时,卢生一惊而醒,转身坐起,左右一看,一切如故,吕翁仍坐在旁边,店主人蒸的黄粱饭(小米饭)还没熟哩!即黄粱梦(黄粱一梦)的由来也是来于此了。
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不撞南墙不回头
百度百科—黄粱一梦
成语: 黄粱一梦的意思,典故及详细解释
成语:黄粱一梦成语简解编号: 4923成语:黄粱一梦注音:ㄏㄨㄤˊㄌ|ㄤˊ|ㄇㄥˋ汉语拼音: huáng liáng yī mèng参考词语:一枕黄粱,黄梁一枕,邯郸一枕,梦熟黄粱,梦觉黄粱近义:南柯一梦,过眼云*释义:黄粱,一种杂粮。「黄粱一梦」指唐代卢生投宿旅店,店主正蒸黄粱时,卢生作了一场富贵梦,醒时黄粱都未蒸熟的故事。比喻荣华富贵如梦般短暂而虚幻,且终归泡影。典出唐.沈既济《枕中记》。△「一枕华胥」 Emoji符号: 1️⃣(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黄粱一梦”对应Emoji表情符号“1️⃣”,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1️⃣、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1️⃣”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典故说明: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卢姓书生,在一次路过邯郸的途中,在一家旅店里巧遇一位吕姓道士,两人相谈甚欢。言谈中,卢生感慨自己人生不得意,有志难伸。交谈了一阵子后,卢生感到疲倦,想休息一下,此时旅店的主人正在*著黄粱饭。于是道士就拿了一个枕头给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好好睡一觉,就可以如你所愿,得到荣华富贵。」睡梦中,卢生梦到自己娶了一个崔氏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妻。仕途非常顺遂,连连升迁,位高权重且俸禄极为丰厚;拥有许多良田、宅第、美女和马匹,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一直活到很老才*去。此时,卢生因为伸了个懒腰而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睡卧在旅店中,而道士仍在身边,旅店主人的黄粱饭都还没有煮熟呢!他感到很惊讶,所看到的事物都和原来的一样,就说:「难道那些荣华富贵,都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吗?」道士回答说:「现在你应该知道,人一生所追求的,不过就是一场梦而已!」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黄粱一梦」,用来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似幻,终归泡影。典源:唐.沈既济《枕中记》(据《唐人小说》引)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黍1>。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2>。」其枕青瓷,而窍其两端3>。生俛首4>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5>女。……明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6>;应制7>,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8>,知制诰9>。三载,出典同州10>,迁陕牧。……出入中外11>,徊翔台阁12>,五十余年,崇盛赫奕13>。性颇奢荡,甚好佚乐,***声色14>,皆第一绮丽。前后赐良田、甲第15>、佳人、名马,不可胜数。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16>,不许。……是夕,薨17>。卢生欠伸18>而悟,见其身方偃19>于邸舍20>,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21>。生蹶然22>而兴,曰:「岂其梦寐也?」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注解〕(1)黍:植物名,即今俗称之黄米。一年生草本。叶细长而尖,有粗毛,平行脉。果实呈淡黄白色,带黏性;宜于大暑时植于旱田。(2)荣适如志:如愿获得荣华富贵。(3)窍其两端:两头有孔。窍,音ㄑ|ㄠˋ,孔。(4)俛首:低头。俛,音ㄈㄨˇ。(5)清河崔氏:清河县的崔姓世家。清河,唐朝县名,故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崔氏,在唐代为豪门大姓。(6)释褐秘校:授予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之官。释褐,古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粗布衣服而换穿官服。后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褐,音ㄏㄜˊ。(7)应制:即应诏,奉皇帝的诏命。(8)起居舍人:职官名。即古代右史记言之职。(9)知制诰:职官名。唐宋两朝专掌内命,典司诏诰的官吏。(10)出典同州:出任为同州刺史。典,掌管。(11)中外:朝廷内外。(12)徊翔台阁:历任尚书多年。徊翔,来往出入。台阁,朝廷、庙堂,指担任显耀官职。(13)赫奕:光明显耀的样子。指官位高贵。(14)声色:***的音乐与美色,泛指荒嬉娱乐之事。此指歌妓。(15)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16)乞骸骨:请求告老还乡。旧称大臣辞官,言使骸骨得归葬乡土。骸,音ㄏㄞˊ。(17)薨:音ㄏㄨㄥ,称古代诸侯或大官的*亡。(18)欠伸:张嘴哈气伸懒腰。(19)偃:音|ㄢˇ,倒卧。(20)邸舍:客栈、旅馆。邸,音ㄉ|ˇ。(21)触类如故:身旁所有事物还是和从前一样。(22)蹶然:急起、惊起的样子。蹶,音ㄐㄩㄝˊ。书证: 01.宋.苏轼〈被命南迁涂中寄定武同僚〉诗:「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觉黄粱一梦游。」 02.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吕洞宾)因应举不第,道经邯郸,得遇正阳子师父,点化黄粱一梦,遂成仙道。」 03.《四游记.东游记.第一六回》:「曾见万古以来,江山有何常主,富贵有何定数?转眼异形,犹之黄粱一梦耳。」用法说明:【语义说明】比喻荣华富贵如梦般短暂而虚幻,且终归泡影。【使用类别】用在「荣华虚幻」的表述上。【例句】<01>人生一切恰如黄粱一梦,来去皆空,别太计较。<02>股市一蹶不振后,他的企业王国如黄粱一梦般地迅速幻灭。<03>往日的荣华富贵,我只当它是黄粱一梦,大家就不要再提了。<04>当年在官场叱吒风云,今日想来就如黄粱一梦,梦醒后云消*散。<05>杜甫的「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这两句诗,正说明浮生荣华,黄粱一梦。成语接龙
“梦”字开头的成语
梦笔生花梦寐以求梦里南柯梦寐魂求梦笔花生梦熟黄粱梦觉黄粱
“黄”字结尾的成语
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腾踏飞黄
“黄”字开头的成语
黄袍加身黄钟毁弃黄雀伺蝉黄梁一枕黄花明日黄袍加体黄粱梦黄粱一梦黄钟长弃
“梦”字结尾的成语
南柯一梦同床异梦一场春梦同床各梦南柯梦黄粱梦黄粱一梦
参考《国语辞典》中的成语:黄粱一梦。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的成语:黄粱一梦。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黄粱一梦”分成的单字详解:
黄,粱,一,梦。
黄粱一梦的全文意思翻译
一、译文:
唐开元七年,有个叫吕翁的道士,获得了神仙之术,行走在邯郸的路上,住在旅舍中,收起帽子解松衣带靠者袋子坐着,一会儿看见一个(走在)路旅途中的少年,他名叫卢生。身穿褐色(粗布)的短衣服,骑着青色的马,准备去田间(劳作),也在旅舍中停下,和吕翁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言谈非常畅快。
时间长了,卢生看看自己的衣服破烂肮脏,便长声叹息道:“大丈夫生在世上不得意,困窘成这样啊!”吕翁说:“看您的身体,没有痛苦没有灾病,言谈有度,却叹困,为什么啊?”卢生说:“我这是苟且偷生啊,哪有什么合适之说?”吕翁说:“这样还不叫合适,那什么叫合适呢?”
回答说:“士人活在这世上,应当是建功立名,进出(朝廷应该)不是个将就是个相,(家中)用来盛装食物的鼎应该排成列,听的音乐应该可以选择地听,让家族更加昌盛家庭更加富裕,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合适啊。我曾经致力于学习,具有娴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自己觉得高官可以容易地得到。现在已经是壮年了,还在农田里耕作,不是困还是什么?”
说完,就眼睛迷蒙想睡觉。当时店主正蒸黍(做饭)。吕翁从囊中取出枕头给他,说:“您枕着我的枕头,可以让您如您的志向那样实现您的志向。”那枕头是青色的瓷器,并在两端开有空,卢生侧过头去睡在枕头上,看见那孔渐渐变大,(并且其中)明亮有光。便投身进入,于是回到了家。
几个月后,他娶了清河崔氏的女子做妻子,这女人容貌很美丽,卢生的资产更加丰厚。卢生非常高兴,于是衣服装束和车马,日渐鲜亮隆重。第二年,科举考进士,他通过了科举考试脱去平民的衣装,任秘(书)校(对)官,奉皇帝的旨意,转到渭南当县尉,不久迁升做监察御史,转而做起居舍人知制诰的衔位。
三年过后,出掌同州当地方长官,升迁到陕当牧,生性喜好水利建筑,从陕西开河八十里,解决了交通,当地的人们因此获利,刻石碑记录他的功德,改任卞州的地方长官,到河南道(地名)当采访使(官名),应皇帝的命令到京城当京兆尹。
当年,神武皇帝(唐玄宗)正用武力对付戎狄(泛指边境的少数民族),拓展疆土,当时吐蕃的悉抹逻和烛龙莽布支攻陷了瓜沙(地名),节度使王君毚刚刚被杀,黄河、湟水一带告急。皇帝想要具有将帅才能的人,于是授予卢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的官职。
卢生大破戎虏,斩杀了七千个首级,拓展了疆土九百平方里,建筑了三座大城来把守要害,边疆的老百姓在居延山(地名,在今天的甘肃境内)立石碑歌颂他。回到朝廷按照功劳受到封爵授勋,封赏的礼仪非常盛大,官职升为吏部侍郎,迁升为户部尚书并兼任御史大夫,一时之间名望清高而尊重,大家都安然服帖。
这样一来非常被当时的宰相所妒忌,宰相用流言蜚语中伤他,被贬做端州刺史。三年后,应皇帝的命令到皇帝身边当常侍,没多久,当上了宰相。和宰相肖嵩、宰相裴光庭共同执掌朝政大权十多年,高妙的谋略严谨的命令,每天接连发布,出谋划策启发皇帝,卢生被人们称为贤相。同朝的官僚害他,又诬陷他和边疆的将领勾结,图谋不轨。
皇帝下诏把他关进监狱。官吏带着随从到他家马上将他抓起来了。卢生惊惶恐怕自己将要没命,对妻儿说:“我老家在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防饥谨,何苦要求官受禄呢?如今落得如此地步,向往(当初)穿短的粗布衣服、骑青色的小马,行走在邯郸的路上,得不到了啊!”(于是)拿刀*抹脖子。
他的妻子(赶紧)抢救,才没有*。受他牵连的人全部*了,只有卢生被宦官求情保住了性命,免了*罪,流放到驩州。几年以后,皇帝知道他是冤枉的,又恢复了官职当了宰相,册封为燕国公,特别受到恩宠。他生了几个儿子:名叫俭、传、位、倜、倚,都很有才能。
卢俭中了进士,当上了考功员外,卢传当上了侍御郎,卢位当上了太常丞,卢倜当上了万年的县尉,卢倚是最出色的,年龄二十八岁,当上了左襄,他们所结的亲都是名门望族。有孙子十多个。后来卢生年纪渐渐衰老,多次要求告老辞官,都没有得到允许。病了,皇帝身边的宦官前来探病,接踵而至,名医和上等的*材,没有不是最好的。
将要*了,上奏书说:“我本来是山东一般的儒生,以在田圃中劳作而自得其乐。偶尔遇上皇上的恩宠,得以名列官员的位置。承蒙皇帝过分特殊的嘉奖,得到特别的俸禄和太多的家私,出门拥有隆重的仪式,进朝当上了宰相的高职,与朝中内外(的皇亲国戚)结交,锦绣人生多年。有负于皇帝的恩宠,对皇帝圣明的教化没有什么帮助。
我不过是个小人却居了圣贤的位置遗留不少祸害,深感如履薄冰诚惶诚恐,一天比一天担心,不知不觉我已经老了。今年已经超过八十岁了,我的官位高到了三公的极点,命岁到头了,筋骨形骸都老了,弥留之际身体沉重困顿,等待(*期)的时日马上要完了,管不成什么事情的了,非常感谢皇上的无限圣明,白白辜负了皇帝的恩宠,永远歌颂当今皇帝这年代。
非常感激和留恋。(我)非常诚恳地奉上此表(书)陈述我的感谢。”皇帝下诏书说:“你以美好的德行,作我的首席辅佐,出可以作我的保障和护翼,入朝帮我实施和谐光明的朝政。平安繁盛二纪(两个十二年),完全是靠你啊,你得的疾病,原以为马上就可以痊愈。
没想到病久难治,(令我)非常担心痛惜。现在命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去你家探望,好好*,为了我你要珍惜生命,还要心存希望,期望能够痊愈。”当天晚上,(卢生)*。
卢生伸个懒腰醒来,看见自己的身体还睡在旅舍之中,吕翁坐在自己身旁,店主蒸的黄糕还没有熟,接触到的东西跟原来一样。卢生急切起来,说:“难道那是个梦吗?”吕翁对卢生说:“人生所经历的辉煌,不过如此啊。”
卢生惆怅良久,谢道:“恩宠屈辱的人生,困窘通达的命运,获得和丧失的道理,*亡和生命的情理,全知道了。这是先生你遏止我的欲念啊,我哪能不接受教诲啊!”一再磕头拜谢后离去。
二、原文
开元七年,道士有吕翁者,得神仙术,行邯郸道中,息邸舍,摄帽弛带隐囊而坐,俄见旅中少年,乃卢生也。衣短褐,乘青驹,将适于田,亦止于邸中,与翁共席而坐,言笑殊畅。
久之,卢生顾其衣装敝亵,乃长叹息曰:“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翁曰:“观子形体,无苦无恙,谈谐方适,而叹其困者,何也?”生曰:“吾此苟生耳,何适之谓?”翁曰:“此不谓适,而何谓适?”
答曰:“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族益昌而家益肥,然后可以言适乎。吾尝志于学,富于游艺,自惟当年青紫可拾。今已适壮,犹勤畎亩,非困而何?”言讫,而目昏思寐。时主人方蒸黍。翁乃探囊中枕以授之,曰:“子枕吾枕,当令子荣适如志。”
其枕青甆,而窍其两端,生俛首就之,见其窍渐大,明朗。乃举身而入,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翌年,举进士,登第,释褐秘校,应制,转渭南尉,俄迁监察御史,转起居舍人知制诰,
三载,出典同州,迁陕牧,生性好土功,自陕西凿河八十里,以济不通,邦人利之,刻石纪德,移节卞州,领河南道采访使,征为京兆尹。是岁,神武皇帝方事戎狄,恢宏土宇,会吐蕃悉抹逻及烛龙莽布支攻陷瓜沙,而节度使王君毚(读音chán)新被杀,河湟震动。帝思将帅之才,遂除生御史中丞、河西节度使。
大破戎虏,斩首七千级,开地九百里,筑三大城以遮要害,边人立石于居延山以颂之。归朝册勋,恩礼极盛,转吏部侍郎,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时望清重,群情翕习。大为时宰所忌,以飞语中之,贬为端州刺史。三年,征为常侍,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肖中令嵩、裴侍中光庭同执大政十余年,嘉谟密令,一日三接,献替启沃,号为贤相。
同列害之,复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制下狱。府吏引从至其门而急收之。生惶骇不测,谓妻子曰:“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而今及此,思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引刃自刎。
其妻救之,获免。其罹者皆*,独生为中官保之,减罪*,投驩州。数年,帝知冤,复追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恩旨殊异。生子:曰俭、曰传、曰位,曰倜、曰倚,皆有才器。俭进士登第,为考功员,传为侍御史,位为太常丞,倜为万年尉,倚最贤,年二十八,为左襄,其姻媾皆天下望族。有孙十余人。
两窜荒徼,再登台铉,出入中外,徊翔台阁(尚书台称台阁,泛指宰相等高官),五十余年,崇盛赫奕。性颇奢荡,甚好佚乐,*声色,皆第一绮丽,前后赐良田、甲第、佳人、名马,不可胜数。
后年渐衰迈,屡乞骸骨,不许。病,中人候问,相踵于道,名医上*,无不至焉。将殁,上疏曰:“臣本山东诸生,以田圃为娱。偶逢圣运,得列官叙。过蒙殊奖,特秩鸿私,出拥节旌,入升台辅,周旋内外,锦历岁时。有忝天恩,无裨圣化。负乘贻寇,履薄增忧,日惧一日,不知老至。
今年逾八十,位极三事,钟漏并歇,筋骸俱耄,弥留沈顿,待时益尽,顾无成效,上答休明,空负深恩,永辞圣代。无任感恋之至。谨奉表陈谢。”
诏曰:“卿以俊德,作朕元辅,出拥藩翰,入赞雍熙。升平二纪,实卿所赖,比婴疾疹,日谓痊平。岂斯沈痼,良用悯恻。今令骠骑大将军高力士就第候省,其勉加针石,为予自爱,犹冀无妄,期于有瘳。”是夕,薨。
卢生欠伸而悟,见其身方偃于邸舍,吕翁坐其傍,主人蒸黍未熟,触类如故。生蹶然(读音jǔe,急迫的样子)而兴,曰:“岂其梦寐也?”
翁谓生曰:“人生之适,亦如是矣。”生怃然良久,谢曰:“夫宠辱之道,穷达之运,得丧之理,*生之情,尽知之矣。此先生所以窒吾欲也。敢不受教!”稽首再拜而去。
三、出处
唐·沈既济《枕中记》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作者是沈既济。之后一再被人续写改编,元朝马致远作《邯郸道省悟黄粱梦》,明朝汤显祖改编《邯郸记》,清代蒲松龄作《续黄粱》。
二、作品赏析
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卢生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枕中记》和沈既济另一篇唐代传奇《任氏传》是中唐传奇中创作年代较早的名篇,标志唐传奇创作进入全盛时期,对后世文学颇有影响。
三、作者简介
沈既济(约750—约797),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一说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小说家、史学家。唐德宗时受到宰相杨炎赏识,建中元年(780)授左拾遗、史馆修撰。次年杨炎被贬赐*,他也被贬为处州司户参军。后复入朝,官礼部员外郎。
沈既济博通典籍,工于史笔,曾撰《建中实录》十卷、《选举志》,今佚。
所作小说今存《枕中记》、《任氏传》二篇,都是唐传奇中的杰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粱一梦
本文链接:http://www.hzrhc.com/html/879651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